2017年11月19日,《电工技术学报》、《电气技术》两刊编委会2017年工作会议在北京铁道大厦隆重召开,共有43位两刊编委参加。会议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裴相精主持,理事长杨庆新致辞。
首先由《电工技术学报》编辑部主任郭丽军、《电气技术》编辑部主任李海军分别就两刊一年多来的工作情况向编委们做了汇报。其次,《电气技术》杂志社副总经理王文光向各位编委介绍了2018年杂志社承办两大论坛的筹备思路。
与会编委围绕如何提升两刊学术质量、《电工技术学报》专题组织方向、编委推荐、2018年两大论坛的主题方向与主旨报告人推荐等内容展开了讨论,各位编委积极建言献策,现场气氛热烈。
各位编委的意见和主要建议归纳汇总如下:
一、 学会学术传播平台初步形成,需要进一步发挥各刊优势。
学会主办的《电气技术》、《电工技术学报》和《电机与系统学报》(英文)三本科技期刊,已初步形成电气工程学科领域的学术传播平台。三本期刊在坚持各自特色、各有所长,各有侧重,取长补短的同时,应适当互动,发挥整体传播的效用。应加快新媒体平台的构建,增加导读功能,引导读者,吸引更多的阅读量,进一步提升学会《电气技术》杂志社在学科和产业领域的影响力。
二、 关于编辑出版方面的建议
1.针对《电工技术学报》的建议
(1)创新栏目分类方法
鉴于学报目前的栏目分类依然基于电气工程学科领域里的传统二级学科,建议栏目名称可以结合国家发展需求、学术前沿方向等,并考虑到电气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发展的趋势,来设计体现时代发展特征的栏目,让新兴学术热点学术文章能非常便捷地被读者快速检索和阅读。
(2)专题组织方面
专题组织应采取多种形式或方式,如结合国家专项计划、自然基金委工程学部各项目、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获奖项目,或充分了解各高校、科研院所的重点研发计划和科研项目,请专项负责人或课题带头人组织约稿,或小范围组织召开小型研讨会,研究选择确定专题方向及组织者等,要扩大专题范围,领域和主题要鲜明。
(3)需进一步缩短出版和审稿周期
编委们充分肯定了学报已经实施的网络优先出版模式,即论文一旦被录用,可以第一时间从知网上检索到,但为了进一步缩短出版周期,可以考虑出快报。
审稿周期的长短也是出版时效性的重要体现。建议应发挥青年专家的积极性,鼓励年轻的专家多审稿,以缩短目前的审稿周期。
(4)要重视并发挥青年专家的作用
年轻人有思想、有活力、求进步、热情高,应组成学报的青年专家团队,推荐热心、积极参与学报发稿和审稿的青年专家加入编委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特色活动,增进青年专家之间的相互了解,鼓励年轻学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和积极性;鼓励学生文章首发,帮助投稿新手,培养铁杆粉丝和荣誉感;应鼓励学术争鸣,建议学报提炼学术争鸣的题材,增加可读性。
2.针对《电气技术》的建议
应多关注产业界的重大技术进展、大型相关企业的专项成果,形成系列化报道;应多发表综述类、行业数据类、应用技术类文章,坚持应用实践的刊物定位,要争取拥有固定的受众群,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编委应适当增加效益好、规模适当的企业总工或企业科技部的负责人,编委换届应该缩短周期,实现快进快出,让优秀的专家能很快加入到编委队伍中。
三、 2018年论坛
1. 一致赞同两个论坛合并举办
与会编委们一致同意两个论坛(中国电工装备创新与发展论坛、电工技术前沿学术问题论坛)从2018年起合并举办。有机整合学术界和工业界,形成品牌论坛盛会。论坛题目设计既能跟踪学科及产业的热点,又能传递最多的论坛内容;演讲报告应邀请在学科研究与行业发展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以吸引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论坛交流。
2. 论坛主题选择
论坛的主题选定要拓宽领域,应面向国家2030及16个重大项目,多与相关专家沟通,随时与之互动,追踪掌握最新技术发展趋势,聚焦热点。可以重点关注智能电网的发展及重点专项、国家专项计划等,应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建议论坛内容可关注无线充电的应用、多能源的管理系统、智能无人驾驶、智能充电、智能电动汽车等未来的智能电气装备,还可以考虑新能源发电新技术、储能技术等最新的技术发展热点。
3.论坛的组织形式
论坛可以采取不同的会议组织形式,尽量安排讨论交流时间,邀请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论坛主题务必提早确定,结合一线企业需求,细分论坛的定位,尽早发布,方便企业早做计划。
会议期间,还颁发了《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度优秀论文奖及2016年度优秀审稿人奖,并宣读了《电气技术》2016年度优秀审稿人获奖名单。
最后,裴相精秘书长对本次编委工作会议进行了总结。他感谢各位编委长期以来对学会编辑出版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感谢编委对《电工技术学报》、《电气技术》的编辑出版方向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并一直为期刊的发展积极出谋划策;同时,他要求学会各刊编辑部,会后认真梳理编委意见,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落实 |